公众考古

返回

寻觅浙江——北京大学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在杭州圆满落幕

2015-07-29

7月27日下午7时,寻觅浙江——北京大学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闭营仪式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研究员、王宁远研究员、赵晔研究员,良渚博物院马东峰院长,杭州市博物馆杜正贤馆长,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孙庆伟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书记雷兴山教授等多位老师以及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周荣等嘉宾出席了闭营仪式。 

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是一项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公众考古活动,通过博物馆与遗址参观学习、考古调查与发掘实践、专家讲座和座谈等形式来传播公众考古,让同学们对考古有初步的了解,形成一定的兴趣,并培养团队协作与独立自主的能力。第八届考古夏令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良渚博物院主办,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协办,并得到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田螺山遗址现场馆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70所中学的215名学生和6名历史老师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本次夏令营活动历时十天,先后在杭州、绍兴、宁波、余姚、慈溪等地多处考古遗址、博物馆等开展知识讲座、考察参观和田野考古实践活动。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石器时代以来,浙江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出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本次考古夏令营,营员们从考古的角度,深入探寻浙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十天的夏令营活动中,营员们聆听了十余场由考古学家、一线田野考古工作者们带来的讲座,参观了浙江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瑶山墓地、古城城墙)遗址、南宋官窑博物馆、闸口白塔、印山越国王陵、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田螺山遗址现场馆、东钱湖南宋石刻园、宁波博物馆、上林湖越窑遗址、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多处重要遗址和博物馆,从多个角度学习到有关田野考古、博物馆陈列、文化遗产保护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营员们更在一线田野考古工作者的指导下,在莫角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参加了田野考古实践,亲身感受到考古学的魅力。在营员们的活动日记和各小组的交流活动中,营员们都表示考古夏令营改变了他们对考古学和考古工作的看法,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本次闭营仪式的主持人为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庆伟教授,孙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出席嘉宾,转达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院长对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等多家考古文博单位的感谢和对各位营员顺利完成十天的夏令营活动的祝贺。他也感谢各位同学在夏令营期间的积极配合,希望大家能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来年顺利考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教授首先致辞,“考古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问,它让你重新思考人生,追逐灿烂的中华文明。希望同学们做中华文明的热爱者,追逐物欲的旁观者,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志存高远的梦想者,对社会有用的贡献者!”吴老师表示北大欢迎同学们,考古等待同学们。她的一句“逝者逝矣,而活着的我们要如何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引发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沈岳明言简意赅,他表示,欢迎大家常来浙江,多多关心考古事业。江苏省宿迁中学王效娟老师代表中学历史老师发言,王老师感慨夏令营十天以来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考古知识,更感受到了考古人的严谨态度、无私奉献与执着追求。王老师说,“感谢祖先,让我们触摸到中华民族的根脉;感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老师们,让我们见证了什么叫“一切为了孩子”;感谢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你们的认真好学、青春活泼令人深感欣慰。” 营员代表、来自天津市南开中学的李羽睿同学回顾了从良渚文化到河姆渡文化,从浙江省博到宁波博物馆,从东钱湖到上林湖,从越窑青瓷到闸口白塔的点点滴滴。她讲述了自己对考古的感悟,认为考古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创造力的学问,考古也是一门艺术,我们透过文物可以看到社会的本质与特点,还可以在走进田野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特邀嘉宾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同荣回顾了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光荣历史,并提到投资6000多万的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正在建成中,希望北大考古夏令营可以拓展到西部,来到美丽的陕西宝鸡。最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宣布北京大学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圆满结束。至此,为期十天的夏令营正式画上句号。来自大江南北的营员、老师们聚集在杭州,大多数人都第一次拿起手铲,亲手揭开被泥土掩埋的历史,走近古人生活的世界——这是一段短暂的相遇,却又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