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返回

新疆吐鲁番地区军事设施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发布时间:2015-9-16 22:20:28  作者:王龙  来源:中国考古网  浏览量:43  【字体:  

  烽燧,又称烽堠、烽火、烽表、烽铺、烽堡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事警备通讯制度。我们现在所说的烽燧多是指烽燧制度中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的出现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即与长城密切结合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路上丝绸之路后,为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保障西北边疆的安定,历代中原王朝均在西域绿洲地带修筑烽燧、亭障,使其发挥了和长城一样的屏障作用。

 

  位于新疆天山东部山间的吐鲁番盆地,是古代西域东西、南北交通的要道和十字路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吐鲁番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该地区保留了大量包括烽燧在内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

 

  为有效保护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在对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长城资源调查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由国家文物局于2007年4月在全国涉及长城资源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实施的一项专题性调查工作。新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始于2007年10月,于2009年12月圆满结束。)2012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2015年7月更名为吐鲁番市文物局)根据长城资源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对吐鲁番市境内的62处军事防御遗址中急需保护加固的42处进行了详细的保护施工调查,并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相关保护、加固申请。2014年4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设计的《新疆吐鲁番地区42处烽燧遗址抢险加固工程勘察设计方案》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依照大遗址保护中考古先行的基本原则,2015年7月起,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吐鲁番市文物局委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联合组队对吐鲁番市境内亟需保护加固的42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工作。考古调查队结合吐鲁番市三个区域内(吐鲁番市高昌区、托克逊县、鄯善县)遗址保存现有状况,制定了相关工作的具体细节。

 

  此次田野考古调查工作以传统考古理论为指导,同时在考古发掘、遗址测绘、图片资料录入、信息资料采集上都运用了新的科学手段。在考古发掘方面,采用测绘仪器RTK进行布方,控制发掘区域,并对重要出土文物位置进行测点。在图片资料录入上采用无人机航拍获取遗址高清鸟瞰图,从而为研究遗址整体形态布局提供方便。

 

  吐鲁番市军事设施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

 

  第一,发掘出土了一批较珍贵的文物,主要为木简、文书、织物、有利于年代判定的陶片等。这些出土遗物对于研究相应遗址点的古地名认知,完整解读遗址包含的历史信息,破解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丝路古道交通密码提供了新的资料;

 

  第二,通过系统的调查与发掘,使我们对吐鲁番盆地烽燧遗址(包含驿站、戍堡)的构筑形式、结构布局、规模建制、功能用途等方面有了新的认知。构筑形式上有夯土建筑、土坯建筑、石块垒砌之分;结构布局上有单一的实体烽燧建筑布局和烽燧内部建居所的复杂布局;规模建制上,有的烽燧仅是独立的个体,有的烽燧外围修筑有房屋居址;从功能用途上讲,单体的烽燧往往功能简单,周边有居址的烽燧根据其居址的大小应该还兼具驿站、戍堡的功能。且烽燧建制规模、功能用途的区别与烽燧所在的地理位置有极其重要的联系。

 

  第三,科学技术的支撑为此次发掘提供了极大便利。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并被不断引入到考古学研究当中的背景下。我们的此次调查与发掘运用了GIS地理信息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数字影像矫正成图技术等新的手段。为进一步复原吐鲁番盆地军事防御体系、交通路线布局等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

 

  第四,通过调查与发掘提高了我们对军事防御设施遗址的再认识。对军事设施遗址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对单个遗址有明确的微观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将这些单个的遗址放入到宏观的交通路线、军事防御体系、重要的历史事件节点等背景中去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真实的还原历史的原貌,破解其中的奥秘。(作者:王龙 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