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返回“早期文明中的权力与信仰”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5-6-19 23:14:25 来源:考古团学 浏览量:182 【字体:大 中 小】
2015年6月13日,适逢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早期文明中的权力与信仰”学术沙龙顺利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教授、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陕西、广东等多家学术机构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沙龙。作为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本次沙龙围绕良渚文明的新发现与研究、良渚文明与其他文明间的关系、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三个议题展开。
考古工作者围绕良渚文化有关遗址近年来的最新工作和发现,针对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和运行机制展开了讨论。诸如,以玉器为线索去分析良渚社会所包含的社会等级,以玉器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和权力关系等问题均成为与会专家所讨论的重点。此外,良渚文明最终何去何从也引发了在场专家的兴趣。在本次沙龙中,各专家就良渚文化的边界、影响范围以及与周边其他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身的观点。此外,本次沙龙还从良渚文化出发涉及到如何界定权力与文明的关系、理解良渚文化所反映出来的信仰体系,这些问题试图以良渚为窗口,进一步讨论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先生参加了讨论,他赞扬本次讨论以高水平的沙龙形式展开,开放性地探讨良渚文化的前沿问题,而不做发言的预设,让学者畅所欲言,在较为灵活的形式中进行学术讨论,是学术进步表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对大会作了简单总结,他认为,从良渚文化的研究以及近年来各地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所体现的中国文明研究进展,说明考古学家开始从研究社会的角度,以历史学、政治学的语言去描述考古学学科的语言。这是考古学学科前进的体现。而通过博物馆展览,将考古学物质文化的实物,进行社会以及历史语言的转化,在近年来也有不小的进展。良渚文化的研究,为这种研究和展示的转化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
-
-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编:100871
邮箱:webmaster@pku.edu.cn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