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返回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庄遗址现场讨论会在山西运城召开


发布时间:2015-5-12 11:09:58  来源:考古汇  浏览量:167  【字体: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庄遗址现场讨论会,于2015年5月8日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与会的代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国内考古科研机构。

 

  现场讨论会开始前,与会代表们实地观摩了陶寺遗址和周家庄遗址出土的器物,并考察了遗址的发掘现场。

  5月8日上午讨论会正式开始,会议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主持,运城市副市长陈竹琴女士代表运城市委、市政府就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大家介绍了运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运城市在“古中国”的重要地位,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多年来在运城市的工作表示感谢。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在致辞中,对运城市政府对探源工程及考古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从考古的角度阐释了晋南地区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及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性。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国家博物馆戴向明研究员汇报了2002年以来绛县周家庄遗址的考古工作情况及主要的发现、收获和意义。多年的考古工作表明,绛县周家庄遗址是运城盆地发现的一处特大型的龙山文化聚落,聚落周围有巨型环壕。周家庄遗址的文化面貌与陶寺遗址相似,属于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由此修正了以前“陶寺文化仅限于临汾盆地”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代表高江涛汇报了2013-2014年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近年的考古工作主要围绕宫城的城墙和宫城内的宫殿进行,考古发现表明陶寺遗址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均发生过较大的变化,宫城的城墙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加宽。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莫多闻教授从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环境背景与人地关系出发,论述了晋南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的地形、地貌、气候、降水等条件不仅适合文化间的交流,而且证明晋南地区是文化发展的优势区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赵志军研究员从资源、技术与生业角度就陶寺遗址的旱作农业、家畜饲养、冶金技术进行了论述,并与石峁遗址、周家庄遗址进行了初步比较。
 

(作者:赵辉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