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返回

“早期文明的对话:世界主要文明起源中心的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一)


发布时间:2015-4-7 20:36:09  来源:考古汇  浏览量:256  【字体:  

  2015年4月6日,“早期文明的对话:世界主要文明起源中心的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如期举行。上午的议题是“中国考古学界对于早期文明的探索与认识”,有四位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考古学者进行了演讲。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首先对考古学所见的中国早期文明研究进行了归纳。目前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文明的研究成果是经过八十多年几代考古学人的不懈探索得来的,基本可以轮廓出中国文明演进的发展脉络和模式。1.中国古代文明演进历程经历了古国——方国——帝国三个阶段;2.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模式是:突出神权模式、突出君权王权模式;3.中国文明演进的特征是:虽然“多元”但趋“一体”,文化谱系绵延不绝,最终形成核心统一的信仰系统、文化价值和制度规范。

 

  之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所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孙周勇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教授分别就公元前2000年前后南方太湖流域早期文明代表良渚遗址、北方区域政体形成的参照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点二里头遗址,在中国早期文明及早期国家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演讲。

 

  下午的议题是“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形态”,有来自国内外的七位学者进行了演讲。

 

  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教授David Wengrow 首先对埃及早期国家的形成与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它认为,埃及王朝国家的出现是对此前文明模式的瓦解,就手工业和贸易而言,国家的产生代表了显著的技术知识的丢失和文化视野的狭隘化,而并不应当被视为与革新并行的进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在其演讲中,对商代前期的中心都城、地方城址以及各级普通聚落进行了考古学观察和文化现象的比较。他认为,以郑州为中心的二里岗文化分布区是商代前期的商文化直接统治区,二里岗文化分布区外有商文化因素的其他文化区是商文化的间接统治区。虽然这时,还没有证据证明文字和文献已经产生,但是,它已为日后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和管控制度奠定了基础。

 

  印度巴罗达大学考古与古代历史系教授Pottentavida Ajithprasad 就公元前2000年前后古吉拉特与哈拉帕文化在向印度河流域东南部扩张过程中,对通过考古学观察揭示出文明扩张的动力及影响力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考古工作队队长唐际根先生对安阳殷墟都邑布局与商王朝的社会组织这一话题展开陈述。传统认为商王朝是奴隶社会,但其论据并不成立。锶同位素研究显示殷墟王陵区的人殉人牲是来自外族的俘虏。墓葬资料显示商社会具有垂直的分层结构和水平的家族组织。今年殷墟发现的道路系统、渠道和手工业作坊是直接在商王室组织下建立的。

 

  密歇根大学凯尔西考古博物馆助理研究科学家Geoff Emberling 主要探讨了公元前1100年埃及政权瓦解之后,统治努比亚地区400年的库施王国,在政治权威、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复杂化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文化轨迹。虽然库施王国没有明显的城市化程度,建筑更多的是反映仪式功能而非王权象征,也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但是并不能否认因其建筑神庙、手工业作坊,并且具有发达的管理和控制体系的国家特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通过考古学材料梳理了西周王朝疆域内的国家形态,并整体探讨了他们所具有的共性特征:西周实行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周王朝建立了一套政府管理机构;周系墓葬没有殷遗民墓葬中常见的殉人习俗;各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礼制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巩固王朝统治发挥着重要作用。

 

  巴基斯坦哈扎拉大学考古学系讲师Muhammad Zahir 对后印度河文明时期巴基斯坦北部和西北部的文化面貌进行了概述。其中涉及到考古学传统、城市化、宗教艺术和建筑的发展,在公元前第一千纪,作为南亚第二次城市化的组成部分,Taxila、Charsadda等几个大城市的崛起并成为学习与教育的中心,催生了主要宗教——尤其是佛教在南亚及其他地区发展和传播,缔造了犍陀罗艺术风格。

 

  今天的讨论是一次由点及面的交流与碰撞,不仅对中国早期文明及早期国家形成的特色进行了综合性对比与梳理,更将视野扩展到印度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展开世界早期文明观察与讨论,今天的演讲非常精彩,大家云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