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返回

新疆和田:中外佉卢文专家考古学家联合在尼雅考察


发布时间:2014-12-29 20:43:21  来源:新疆日报  浏览量:126  【字体:  

  “研究佉卢文这种古代文字的专家,与考古学者合作,再回到当初出土这些文书的古代遗址去实地考察,准确揭示当时的历史,效果非常好。这种跨国、跨领域的合作,尚属首次。”在著名的新疆和田尼雅古城遗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考古学家王炳华12月19日告诉记者。

 

  一提起“尼雅”,不少人就会想到那块著名的织锦——绑缚在西域精绝国王子胳膊上的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上世纪90年代,由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日本友人小岛康誉先生发起的中日共同尼雅学术调查活动发现的这块织锦曾震惊了考古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尼雅,这座几被沙海掩埋、被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的遗址又一次成了世人关注的热点。

 

  12月14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新疆和田地区博物馆协办的佉卢文世俗文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历时两天的会议结束后,一行由中、美、德、日等国十多位佉卢文专家及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伍乘飞机前往和田,对当年出土过不少佉卢文文书的尼雅遗址进行考察。

 

  佉卢文又叫犍陀罗文,是起源于古代犍陀罗(今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后来流行于中亚广大地区的一种文字,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东汉末年,佉卢文开始在于阗、鄯善等地传播。和田是出土佉卢文世俗文书最多的地方之一,上世纪初,著名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就曾在尼雅获得过大量佉卢文文书木牍并轰动了学界,尼雅首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中石化地球物理第五物探勘察公司及和田地区文物局的全力支持下,考察队伍18日上午,分乘五辆车,从位于民丰县境内的麻扎塔格出发,沿着古河道,穿越大片枯死的胡杨林,涉过起伏的流沙,于当日下午6时许抵达尼雅古城遗址的标志性文物遗存“尼雅佛塔”附近并安营扎寨。

 

  在为期两天的考察中,学者们在王炳华教授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当年斯坦因发掘过的N29、N4、N3、N2、N5、N8、N13等著名遗址点(遗址点的编号是斯坦因当年发掘时所编)。王炳华曾参加过1988年—1997年持续近十年的中日共同尼雅学术调查活动,对这些遗址点较熟悉,哪是衙署、寺院,哪是居室、厨房,哪是水池、葡萄园、羊圈,现在仍依稀可辨。一座几被沙海掩埋、废弃了一千多年的古城,鲜活地呈现在中外学者专家面前。尤其在出土佉卢文最多的N2遗址,学者们流连忘返,这些佉卢文,最大限度地揭示了当年尼雅,即汉时被称为精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面貌。

 

  来自德国的年轻学者包世帆说,他正在编辑犍陀罗语的字典,也翻译犍陀罗语的经文、题记,这次来尼雅考察,把他研究的所有东西都激活了,一些很难的文字,比如讲“农田”的字,他怎么都弄不懂,这次来尼雅一看,一下就明白了。中外学者一起共同研究某一论题,对他启发很大。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记者曹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