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返回

百余专家聚焦全球视野下的青铜时代


发布时间:2011-11-12 14:10:31  作者:记者孙波 郭桂香 特约通讯员庞博  来源:中国文物报  浏览量:1440  【字体:  

       11月8日至10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伦敦大学考古学院、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宝鸡市文物旅游局承办的“全球视野下的青铜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宝鸡市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丹麦、西班牙、德国、西班牙、塞尔维亚等十个国家与地区的上百位学者参加研讨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代表国家文物局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宋新潮在致辞中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更是唯一一个始终保持着文化延续性的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是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学术热点。青铜文明的研究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高度重视青铜文明研究,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均有相应课题进行专门研究,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全球视野下的青铜文明研究均有突出和独到的贡献。他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田野考古工作的方法与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考古学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发挥现代科技在考古和文物保护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次学术研讨会汇集了考古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提高对考古资料和古代遗址的认识,相互印证考古资料、文献和科学数据,进一步梳理青铜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将支持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研究,积极地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在为期三天的研讨过程中,与会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口头发言和海报发表的形式,以全球化的视野,追溯欧亚大陆及更大范围内铜和青铜的起源,探讨冶金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如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先生根据近年来中国青铜文明的研究成果就中国何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器是否为衡量古代中国社会进入文明的必要标志、古代中国是否存在不同青铜工业技术传统、青铜工业的组织管理和生产者身份以及矿料来源和产品的分配与流动方式、中国青铜文化是否为本土起源等五个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切尔内赫以《欧亚大陆西部的早期金属时代:CWMP的主要模型和发展阶段》为题,阐述了西亚冶金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演变过程,并从中得出青铜文化的东渐轨迹;伦敦大学考古学院教授VINCENTPIGOT以《亚洲旧大陆锡青铜冶金的传播综论》为题,重新整理了亚洲旧大陆世界锡青铜技术的发展和扩张路径,并阐释了中国链接草原文化和森林草原文化中所扮演的极富影响力的角色。其他中外学者围绕青铜冶金及青铜文明的起源、青铜时代的构成要素、青铜文化的共性与差异、青铜冶金技术与生产管理,以及陕西青铜器及其冶金技术区域研究等阐述个人观点、展开热烈探讨,深化了对全球范围内青铜时代社会的发展及其背景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文物报》2011年11月9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