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返回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松丸道雄北大讲学第二讲

发布时间:2011-5-23 10:36:57  浏览量:1355  【字体:  

第二讲:殷后期的王城小屯殷墟质疑

  5月19日晚19:00——21:30,“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商周时期的王城、青铜器、文字”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多功能厅拉开序幕。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松丸道雄先生发表了题为《殷后期的王城——“小屯殷墟”质疑》的演讲。此次讲座是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之一,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主持了整场讲座。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系、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研究生一百多人聆听了演讲。

  从19世纪末发现甲骨文和殷墟遗址以来,殷墟基本都公认是当时商王所居的王城。松丸先生对100多年来已经成为定论的这一说法提出疑问,即“殷墟”应该不是当时的王城或者王都。

  松丸先生首先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19世纪末发现甲骨文之后,20世纪初期有几位学者集中对其进行研究,很快获得了巨大成果。安阳小屯也被确认是甲骨文的出土地。根据甲骨文所记述的是殷王室进行的占卜,发现甲骨文的地点即安阳小屯也被学者们认定是殷代的王都。因此,松丸先生带领大家简要回顾了甲骨文和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史:

  1910年罗振玉在《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据《史记》记载殷墟位于洹水南岸,而首先发现甲骨文的地点小屯村恰好也在洹水南岸,甲骨文年代也符合商代晚期,因此认为小屯就是第27代商王武乙的都城殷墟。因为甲骨文的年代可以说明殷墟遗址的年代,之后的研究以甲骨文分期断代为重点。学者们对甲骨文年代的认识也有一些分歧,关于上限年代就有第21代武丁和第18代盘庚两种说法;关于下限年代也有第29代帝乙和第30代帝辛两种说法。松丸先生赞同日本学者岛邦男在1958年的殷祭谱的研究中的意见,认为甲骨文的年代下限可以晚到帝辛时期。

  对于小屯遗址的性质的讨论来说,在洹水南边发现的“大型”建筑址最为重要。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建筑是商王所居住的宫殿。松丸先生提出疑问:如果当时还没有发现甲骨文,只有建筑基址,大家也会这么认为吗?因为当时没有发现可以跟它比较的其它建筑遗址,没有人怀疑这个地点是殷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已经发现了其它商代城址,但还没有人正面讨论殷墟小屯是否真的是商王的宫殿、都城。

  松丸先生指出,郑州商城、小屯西地大水沟和洹北商城的发现为考虑小屯和殷墟遗址的性质提供了新材料和参考。1950年刚发现郑州商城时,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商代中期的城址。后来北京大学邹衡先生提出是商代早期城址的说法,现在已经获得普遍认同。但令松丸先生困惑的问题是:郑州商城的规模和结构与小屯遗址很不一样。

  1968年在小屯西地、南地发现了大水沟,和北面、东面的洹水正好把小屯遗址围起来。松丸先生认为被围起来的这块大约有70万平方米的区域应该具有一种特殊功能。松丸也指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一个限制因素:小屯西地大水沟只进行过钻探,没有正式的发掘,大水沟的始建年代和使用年代都还不清楚。

  1999年发现的洹北商城城墙呈近正方形,边长2000米左右,总面积约有400万平方米,是小屯遗址的6倍多。洹北商城城墙只有基槽部,是没有完工的城墙。经过近年的连续发掘,洹北商城的面貌逐步清晰。这座商城有多座城门和宫殿。据发掘平面图和地上建筑的复原图,这些宫殿应该是有“中庭”的。《史记•殷本纪》中可见有关诸侯朝见商王的记载。有朝见必定有“朝廷”。而朝廷一定要有足够数千人聚在一起进行集会的宏大规模才行。洹北商城的宫殿有这规模。有像洹北商城般的规模和结构的才是王城。但小屯建筑遗址规模小,不符合“朝廷”的条件。

  对于洹北商城的年代和性质,主要有2种说法:第12代河亶甲的都城VS第19代盘庚的都城,现在还没有定论。松丸先生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洹北商城首先应该是河亶甲所迁的相都,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很快被废弃;再后来盘庚再次迁都到这个地方。宫殿基址、城墙应该都在第二次迁都盘庚的时候修建的。在河亶甲迁都和盘庚迁都中间,虽然殷王室迁到别的地方,但其他殷人应该继续住在这里。这就是这个地方形成很厚的殷代堆积的原因。盘庚迁都到这里之后不久,这座城又遭到敌人的袭击(火攻),他们又要从这里撤离。1、2号宫殿基址出土大量烧土块应该与此有关。

  介绍了郑州商城、小屯西地大水沟和洹北商城的情况后,松丸先生重新又回到小屯遗址性质的问题上。他认为以往提出“小屯是武丁至帝辛时期的都城”这种说法是在不知道郑州商城、小屯西地大水沟和洹北商城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商代都城的面貌和小屯遗址的结构,应该重新考虑小屯遗址的性质:小屯是否真的是武丁至帝辛时期的都城?

  松丸先生指出,文献记载显示武丁到帝辛时期应该是在成汤到帝辛的30代400年殷商王朝的历史当中最兴盛的时期。但被认为是此时期的殷都的“殷墟”遗址却只有洹北商城的几分之一的规模。洹北商城的年代早于殷墟遗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洹北商城期的商王朝应该没有殷墟时期那么兴盛。殷墟遗址的面貌不符合历史发展逻辑。另外,根据文献记载,殷墟是项羽和秦将章邯会盟的地方。项羽和章邯都率领大军,情势紧张,两军对峙也应该相距很远。作为会盟地点,殷墟也应该是很大的平原的某一地点。但是看现在的小屯遗址的地貌,就是洹水拐弯处的断崖上面。不符合《史记•项羽本纪》里面的“殷墟”的面貌。罗振玉当初认为现在的小屯(殷墟)遗址就是文献所说的“殷墟”,主要是根据它符合文献记载的“洹水南岸”。但环境考古学的新发现表明小屯遗址在商代晚期并不在洹水南岸。

   松丸先生提出还有一个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甲骨文的出土地是否可以认为是王室所在地?考古发现已经表明小屯宫殿遗址没有洹北商城规模大,小屯至少不是当时的王城的核心部分。小屯遗址如果真的不是王城,那么到底是什么?当时的王城到底在哪里?松丸先生从商人宗教信仰的“太阳崇拜”出发,认为小屯是位于当时真正的王城附近的王室专用的特殊区域(圣地),它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殷王室祭祀太阳的圣地,二是埋葬“神圣物”(甲骨文)的地方。

  那么真正的“王城”在哪里?松丸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以前的考古调查表明商代遗址集中分布在洹水沿岸35公里的范围,大概就是当时以王城为中心的综合政治•经济•生活为一体的商王朝势力圈,当时的王城应该在这个势力圈的中心部,也应该离小屯不远。当时的王城一定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第一,王城要在这30几公里的范围内的中心;第二,王城所在地的地貌要符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殷墟”,是很开阔的平原;第三,王城应该在35公里遗址群的范围内,但还没有进行调查;第四,它的规模一定要与洹北商城相等或更大。松丸认为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只有被压在现在安阳市区地下的区域。

  松丸先生的意见“颠覆”了以往中国学术界的传统意见,虽然他本人在讲座中也一直在强调他提出的这个意见还只是个假说,需要今后的考古工作来检验。但是他倡导的“勇于提出假设——小心验证”的学习方法和论证问题的时既做到旁征博引又能保持严密逻辑,给在场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