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返回

“2009年汉唐西域考古: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09-12-15 16:47:34  浏览量:691  【字体:  

2009年11月28日)

 

    2009年11月20-22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新疆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史研究中心、日本佛教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汉唐西域考古: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顺利举办,来自北京、新疆、宁夏、陕西、江苏、浙江、甘肃以及日本、德国等近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疆日报、国家文物局文物信息网、日本共同社等媒体近10位记者对会议进行了采访报道,北京大学考古、历史专业的博士、硕士等近百人聆听了会议。经过两天的热烈研讨和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一.       会议的缘起和筹备

2007年,在国家文物局和新疆自治区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中日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当年11月,中日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学成功地举办了“中日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报告》第三卷和《中日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考察报告》日文版先后出版发行。之后,在新疆文物局的组织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国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以及小岛康誉先生经过友好磋商,拟定于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一次高水平、多领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向国内外学术界宣传和介绍中日合作调查、发掘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的成果,以期促进新疆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丝绸之路历史的研究。会议筹备工作由新疆文物局负责,具体工作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实施。

2008年,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新疆文物局等单位主办的会议申请报告,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递交北京大学及教育部报批。当年,由于奥运会召开,会期顺延。2009年,经过认真准备,又经多次审核,“2009年汉唐西域考古: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获得了教育部的正式批准。2008年6-10月间,会议筹备组通过两轮会议通知的方式,邀请参会嘉宾和代表,组织稿件,汇总发言提要。2009年11月,经过周密准备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按计划顺利召开。

 

二.       会议的开幕式简况

“2009年汉唐西域考古: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研究机构承办,会议主题以中日合作考察的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为中心,涉及西域历史、语言、艺术宗教、学术史以及汉唐西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新疆段出土汉唐壁画保护等领域。

2009年11月21日,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多功能厅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孙华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常务副书记吴志攀先生、日本佛教大学校长山极伸之先生、新疆文物局局长盛春寿先生等先后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先生代表国家文物局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吴志攀副书记在致辞中说,“回顾近百年的学术史,北京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史地的研究,有着特殊的因缘,北京大学与新疆——这块自西汉起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土地——的考古考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起,就有了密切的关系。……直到今天,北京大学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对佛教考古、丝绸之路考古、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一直给予高度关注,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几代人的成果,得益于新疆文化遗产的滋养,得益于中外学者对新疆文化遗产持续不断的、不懈的考古探索和发现,得益于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艰难困苦环境下韧的追求和奉献。我们应该对为祖国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做出佳绩的中外学者的努力,表达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他表示,“未来,新疆必定依然会成为考古学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研究瞩目的焦点,也必定会成为国家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战略关键。北京大学将一如既往、更多地参与新疆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事业,为新疆文化、文物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新贡献。为此,我们希望今后加强与新疆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共同开创新的局面,谱写新的篇章。”

日本佛教大学山极伸之校长在致辞中对“汉唐西域考古-尼雅·丹丹乌里克国际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中方承办单位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且代表佛教大学表达了佛教大学尼雅遗址研究机构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新疆的文物保护和科考工作的强烈愿望。

新疆文物局盛春寿局长在致辞中,首先对会议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诚挚的感谢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给予研讨会的支持;对各位领导、嘉宾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莅临会议,表示热烈欢迎。盛春寿局长概要回顾了中日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合作考察研究的情况以及这些合作工作的价值和影响力,对日本友好人士小岛康誉先生长期以来为新疆文物考古工作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指出,中日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考察报告陆续出版发行,对新疆地区古代历史研究及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将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中外考古合作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讨会的召开,是中日考古合作的一个总结和检验;期待参会专家学者为新疆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推动新疆文博事业的发展进步。

    国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长在致辞中强调,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大省,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边疆省区,地下地上文物资源丰富;古称西域的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种宗教、多文化因素汇聚之地,是闻名于世的汉唐丝绸之路沟通欧亚大陆的东西方文化融汇的重要区段,自公元前60年起,新疆就已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的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地位。“新疆考古资料的特殊价值和新疆考古学曲折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新疆特殊的近代历史背景,使得新疆地区的考古学材料的考古发现、研究和保护,具有极其特殊的国际属性、边疆属性、民族属性和现实政治属性;要求大家用严谨科学的精神、正确的史观,准确、科学、客观地揭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阐明古代新疆民族和宗教发展的历史,揭示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辉煌璀璨的古代文明。建国60余年来,国家文物局始终坚决贯彻党和国家文物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和支持新疆文物考古工作,在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倾斜,新疆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科学论证、规划的基础上,国家文物局先后批准了新疆申报的多项涉外考古合作、出国(境)文物外展项目。我国第一个涉外考古合作项目,就是1993年批准的尼雅遗址中日联合考察。今后,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支持、鼓励深度合作考古科学研究和保护,期待有更多新的发现和成果。”他鼓励大家,“新疆地域辽阔,历史积淀厚重,考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关注;在新时代,考古学研究更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反省、交流和研讨之中发展进步。相信在国内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考古研究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为了此次会议的召开,中日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考察队编辑的《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考察报告》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赠送会议代表交流;同时,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在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锦上胡风——丝绸之路魏唐织物所见西方因素的影响”文物展览开幕式,也在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后联袂举行。研讨会与新书出版、“锦上胡风”文物展相得益彰,气氛热烈,令人瞩目。

 

三.       会议学术研讨及其成果

(一)11月21-22日,国际学术研讨会安排了近一天半时间的大会正式发言和交流,会议发言的主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领域:

1.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考古学研究和出土文物研究;

2.西域古代历史、语言文字、宗教和人类学研究;

3.汉唐西域与丝绸之路史研究;

4.丝绸之路新疆段出土汉唐壁画的保护和研究。

根据会议日程计划,22日下午,会议组织方专门安排了90分钟时间进行大会讨论发言,约请参加会议的代表,就今后新疆考古工作的规划、考古科研课题的立项及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新疆文物考古工作建言献策。

(二)研讨会上有32位学者专家提交了论文,并做了大会发言。许多学者在百忙之中提交会议的论文,系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对汉唐西域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西域史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有着指导意义。不少学者还对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规划和设想、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和方向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希望。

1.涉及学术史回顾和展望的论文有:荣新江《汉唐西域考古百年祭:成就与展望》;

2.关于尼雅遗址考古学研究和出土文物研究的论文有:王晨《尼雅古丝绸见证中国汉代丝织技艺》、吉崎伸《从尼雅遗址93A35(N5)看尼雅的佛教》、于志勇《关于民丰县尼雅遗址墓葬出土羊肉及其他》、张铁男《尼雅遗址93A27(N37)建筑遗址的性质与年代》、毕波《尼雅遗址新出粟特文残片研究》、林怡娴《试析尼雅玻璃器的产地来源及相关问题究》、赵丰《汉晋新疆织绣与中原影响》、丁垚《西域与中土:尼雅、楼兰等建筑遗迹所见中原文化影响》;

3.关于丹丹乌里克遗址考古研究、佛教考古及艺术史、出土文物保护的论文有:张玉忠《丹丹乌里克遗址考古的缘起与收获》、林梅村《于阗花马考—兼论北宋与于阗之间的绢马贸易》、巫新华《新疆策勒县达玛沟佛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安藤佳香《关于西域南道新出土壁画的若干问题》、古丽比亚《丹丹乌里克新发现壁画持宝瓶菩萨像的初步认识》、铁付德《丹丹乌里克遗址出土壁画的保护》、冈岩太郎《日本壁画修理的现状》;

4.关于出土文献研究的论文有:张铭心《新出贞元七年和田汉文文书及相关问题研究》、贾应逸《兖州隆兴塔鎏金银棺图像与中古于阗佛教》、段晴《于阗僧提云般若与武则天——兼论<造像功德经>》、张得芳《悬泉汉简中有关西域精绝国的材料》、王子今《“匈奴西边日逐王”事迹考论》;

5.关于新疆考古新发现的论文有:吴勇《吐鲁番高昌故城考古新发现》、阮秋荣《新疆库车县矿冶遗址考古发掘新收获》;

6.关于新疆地区人类学研究综述的论文有:朱泓、张全超《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7.关于前丝绸之路时期及汉唐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西北古代民族历史文化、汉代西北屯戍等研究的论文有:王辉《甘青出土汉代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遗物》、梅建军《从技术角度看汉代中国铜镜西传问题》、葛承雍《北朝隋唐引牛驾车胡俑写实现象》、魏坚《居延考古与额济纳汉简》、杨林《居延遗址遥感考古收获和意义》、王建新《西域古代游牧文化与农业文明的关系》、孙家洲《剺面古俗与阴山岩画补说》。

小岛康誉先生《以保护研究世界性文化遗产为使命》极具感召力的演讲,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浑厚兴趣,大家被小岛康誉先生长期投入新疆文物保护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三)此次会议的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讨会上不同视点和深层次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向世人昭示了一个不容争辩的历史史实——汉唐时期,祖国内地汉文化对于西域社会文化影响范围极广,程度至深,时间长久,西域和中原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紧密;汉唐时期,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频仍,使得西域一直是一个文化多元性、文化因素多样性的地区,而在中原地区,来自西域等地文化因素也程度不同地影响了汉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综观西域的发展历史,以汉唐为重要而典型的时期,中原汉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持久而连续,这一认识不仅对于西域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指导,同时对系统阐明西域自西汉时期起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向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地介绍了中日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考古调查、发现的成果及其价值;向内地及海外学术界全面地宣传、展示了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条件下,不懈努力,扎实进取,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以及为国家文化文物事业的发展进步、文化安全、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的奉献。

3.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内地和国外学者和专家及时了解到了新疆最新的考古科研成果、动态;而国内外学者新的研究成果,拓展了新疆汉唐考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新疆丰富的考古遗存所蕴涵的文化信息的揭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为新时期我国涉外考古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探讨、交流的平台。

5.此次会议为新疆文物考古科研人员铺垫了一个与国内外学术界接轨、对话的平台,使新疆的学者有机会能够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舞台上,介绍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更多地向内地顶尖学者、国际一流学者学习、交流并协商合作;同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探索适合新疆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工作、科研方式。

 

四.       几点总结

1. 领导重视,强化分工和责任,是会议顺利成功举办的重要前提。“2009年汉唐西域考古: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新疆文物部门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北京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后新疆社会政治稳定、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愈趋复杂的形势下召开,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因此,认真办好这次会议,是对新疆文物工作者的严峻考验,也是配合国家时政宣传的很好机会。会议的筹备到成功举办,一直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大学、新疆文化厅党组、新疆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新疆文物局拨付了全部会议的经费,而且与考古文博学院共同参与了会务的具体安排部署,严格把关,使此次会议严谨规范,严肃有序,紧张高效,预算有度。会议的领导、组织工作,受到了参会代表的较高评价。

2. 扎实准备,精于细节,主动推进,是会议顺利召开的关键。此次会议,是全面推介新疆多年来重要考古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很好契机,在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际合作部、社科院考古所等单位共同协作下,会务组认真准备与会议有关的各种资料,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于细微处见精神,圆满完成了会务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了会议按照计划顺利举办。

3. 密切加强与高校、兄弟院所的交流和协作,是会议能够圆满成功并且具有精彩和亮点的保证。此次会议是纯学术会议,在会议的筹备期间,会议承办方主动联系了与新疆有良好工作协作关系的高校和西北各省考古研究院所,寻求支持和帮助,很快得到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陕西、甘肃、宁夏、浙江、江苏等兄弟省区专家学者的积极协助。参会代表基本是来自各高校或省区不同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不仅将一流的论文奉献给大会,而且情愿地接受学术交流的司会主持的任务安排,使会议蓬荜生辉,妙趣横生。各位对于研讨会的重视程度和对新疆考古资源的关注,显示出新疆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在整个西北考古乃至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今后,新疆必须依托西北文物大省的力量,多与这些高校和省区的科研资源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认清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准确地自我定位,寻找新疆考古工作的学术增长点和优势,推动新疆考古工作的发展。

4.与高水平、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相比,此次“2009年汉唐西域考古: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还存在许多差距,会议组织经验不足,文稿质量良莠不齐,会议主题不够突出,等等,均有待总结和提高。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汉唐西域考古:尼雅丹丹乌里克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

2009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