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返回“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微信公众号
开幕式
10月12日上午
地 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
08:00 入场、会场签到
09:00 上半场
致敬苏公
颁奖仪式
领导讲话
揭像仪式
10:00 下半场
严文明先生致辞
王 巍先生致辞
朱岩石先生致辞
郭大顺先生致辞
苏恺之先生致辞
孙庆伟院长致辞
11:30 合照(英杰交流中心门口)
12:00 午餐(勺园中餐厅-弘雅厅)
第一场
10月12日下午
地 点:考古楼A101
上半场
主持人:刘 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3:30 徐光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区系理论开拓了中国考古学的新时代
13:45 童明康(国家文物局)
关于苏秉琦先生的两件事
14:00 蒋廷瑜(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牢记苏公谆谆教导:立足地方考古
14:15 高 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纪念苏秉琦先生,继承、发展考古学区系类型学说
14:30 吴梦麟(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永远怀念慈父般的恩师苏秉琦先生
14:45-15:00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魏 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15:00 李 季(故宫博物院)
关于中国考古学基础建设的战略思考——重温苏秉琦先生1984年成都会议讲话
15:15 朱乃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苏秉琦晚年考古学研究探索的启示
15:30 裴安平(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纪念苏秉琦先生诞辰110周年——质疑“文明探源工程”
15:45 赵宾福(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苏秉琦思想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体系
16:00 曹兵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考古学的考古学与人民的考古学——再谈文化遗产时代的中国考古学
16:15 戴向明(中国国家博物馆)
苏秉琦学术思想举要
16:30 讨论
17:00 晚餐(淮香坊餐厅)
第二场
10月13日上午
地 点:考古楼A101
上半场
主持人:赵宾福(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08:30 阮文好(越南社会科学院考古学院)
石寨山滇人古墓群出土的铜鼓
08:45 栾丰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内外两重城址的兴起——中国早期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09:00 张文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冀西北地区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
09:15 郭伟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谱系与区系——反思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进程研究
09:30 马萧林(河南博物院)
墓葬时空关系分析新视角——以灵宝西坡墓地为例
09:45-10:00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王 辉(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10:00 黄建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苏秉琦考古思想与中国考古学理论建设
10:15 张国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苏秉琦先生学术地位与成就的再审视
10:30 刘 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苏秉琦关于墓葬报告整理编写方式的思考——从麦英豪致苏秉琦信件谈起
10:45 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考古学研究70年:范式与范式变迁
11:00 讨论
11:30 午餐(畅春园餐厅)
第三场
10月13日下午
地 点:考古楼A101
上半场
主持人:栾丰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3:30 张昌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早期楚文化探索:回顾与反思
13:45 陈悦新(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
甘宁北朝石窟寺的考古调查与研究
14:00 张立东(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夏文化研究的基本态度、前提与论证
14:15 谢尧亭(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
疏公簋续说
14:30 郭 明(上海外国语大学)
先秦时期建筑考古的回顾与反思
14:45-15:00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陈洪海(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15:00 常怀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区系类型理论”的前十七年——以1949-1966年间考古所与北大考古实践为个案
15:15 付 琳(厦门大学历史系)
苏秉琦先生“区系类型”理论与海洋
15:30 段天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苏秉琦与类型学中国道路:开拓与引领
15:45 郝丽君(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苏秉琦与中国公众考古
16:00 讨论
16:30 大会总结
李伯谦先生
17:00 晚餐(勺园中餐厅-燕园厅)
温馨提示
北京市近期气温骤降,特附会议期间天气预报,请各位代表注意添衣保暖。
10月11日(周五),多云,13-17℃
10月12日(周六),多云转阴,9-17℃
10月13日(周日),多云转晴,6-14℃
(中国天气网10月9日18时更新数据)
-
-
-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编:100871
邮箱:webmaster@pku.edu.cn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