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返回第二届“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2024年10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顺利举办。本届会议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办,来⾃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文明起源进程的区域性比较”“商代考古新进展”“丝绸之路视野下的文明互动与文明演进”“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的东亚视角”四大专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闭幕式现场
会议闭幕式于10月1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弛教授主持。闭幕式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院孙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水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社江首先对各个分论坛的报告和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
张弛主持
孙波指出,分论坛一“文明起源进程的区域性比较”的讨论中,既有基于资源、技术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各区域的具体考察;既关注到长时段聚落形态的演变及其背后社会组织的变化,也有最新考古工作、大型公共工程等多角度的讨论。报告普遍关注了理论思考和概念方法的讨论,并将其结合到当前对聚落和社会的研究当中。不过,考古学对文明起源发展理论的建设仍在起步阶段,整体上依然任重道远。
孙波发言
孙华认为,选择商代考古作为夏商周考古专题的分论坛非常合适。此次分论坛关注商代考古的新进展,既包括考古工作的新收获,也涉及考古研究的新成果,内容充实,精彩纷呈。同时,孙华也注意到本次分论坛中实践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理论方法阐述仍嫌偏少。商代考古材料已经大量积累,商代晚期又有文字和少量文献资料,我们现在已经有条件对一些问题进行理论的阐释和架构,例如:晚商早期商文化早期北进南退的原因又是什么?商人获取东方的盐业资源是否与失去了对河东地区盐业资源的控制有关?晚商晚期商文化重新进入鲁南地区是否可以与文字资料中晚商的东征有关?商人东征与国家灭亡之间能否得到一种规律性认识?此类问题可以考虑通过长时段、大空间的研究,对考古学的所反映的早期国家运作模式进行理论的建构。
孙华发言
水涛表示,在“丝绸之路视野下的文明互动与文明演进”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交流。Nesterov Sergei P.、Natalia Polosmak和EREGZEN Gelegdorj三位学者分别从北方丝绸之路的早期冶铁技术、毛纺织品的跨区域流通以及匈奴文化的多元融合与丝绸之路的互动作用等角度,展现了古代文明的交融。仝涛和杨勇聚焦于中国西藏地区与南亚、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的联系,探讨了南方丝绸之路的技术交流与文化往来。王光尧、宋建忠和丁雨则通过茶文化、沉船考古和外销瓷器,揭示了宋代至明代中国在海洋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互动的多个侧面,呈现了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融合。这些讨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丝绸之路历史的理解,也突显了其在促进文明交流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水涛发言
苏荣誉首先对“丝绸之路视野下的文明互动与文明演进”分论坛第二组八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总结,认为其从不同角度切入,展现了各具特色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以下四点感想:一是需要将人类学的材料放入研究中;二是要将产业链的概念放入研究中,深入研究功能问题;三是在研究中要弄清一些基础的理论;四是要明确学术研究的目的。最后,苏荣誉提到目前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多聚焦于外来物品的输入,如小麦、冶金技术等,但有关中国文化和技术输出他国的研究相对较少。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中国的艺术、思想和宗教为何难以在其他地区广泛传播?另一个问题则是物品流动背后的历史背景及其与艺术、技术、宗教和制度的关系。未来,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苏荣誉发言
王社江总结到,“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的东亚视角”分论坛共计12个报告,内容丰富,涉及早期人类起源、扩散、技术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入手,全方面系统展示了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活动、技术和文化特征,加深了我们对人类演化和文化发展的认识,达到了论坛的预期目标。
王社江发言
随后,中国科学院陈发虎院士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整体性的总结。陈发虎指出,中国考古学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各个时段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各种新发现、新材料、新理论观点不断涌现,是中国考古学界的巨大进步。本次大会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历史时期的广泛主题,深入探讨了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现象,这些跨区域、跨大陆,甚至是全球视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后,陈发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注重多学科合作,推动考古学向考古科学的转变;二是要在考古研究中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三是要持续推动考古研究中的国际合作,在跨大陆和全球视角下理解过去人类活动;四是建议科研基金中应当设立考古科学相关的大型研究计划。
陈发虎作学术总结
最后,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致闭幕辞。赵辉首先肯定了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并代表主办方向所有与会者及会务工作人员表达了深切的感谢。其次,赵辉简要回顾了开幕式上关强局长和沈睿文院长对加快中国考古学理论建设的提议以及苏秉琦先生在1981年提出的建设考古学中国学派的倡议。他指出,尽管我们在物质文化史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建立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史观,但在构建中国考古学派和理论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考古学在解释古代社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发展。唯有积跬步,方可以至千里,要建设“中国学派”的考古学,我们还任重道远。
赵辉致闭幕辞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编:100871
邮箱:webmaster@pku.edu.cn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