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
返回《古代文明(第14卷)》目录及摘要
信息来源:“纸上考古”微信公众号
古代文明(第14卷)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定价:88元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ISBN 9787532595846
目 录
新疆阿勒泰地区2017-2018年石器调查报告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大甸子墓地社会结构的再探讨——基于K-均值聚类方法
王含元
殷墟墓地人口复原及殷墟都城人口规模的蠡测
何俊谦
试论曲阜鲁国故城晚期乙组墓
张吉
两汉墓葬陶礼器的变化与原因试探——两汉之变之一端
韦正 方笑天
北魏平城墓葬陶俑演变的阶段性
古顺芳 吕晓晶
北周墓葬面貌的形成及其影响
徐斐宏
高平龙渠村广禅侯庙与广禅侯信仰
彭明浩 陈豪
御窑厂遗址出土青花瓷的初步研究
马仁杰 钟燕娣 崔剑锋 秦大树 江建新 谢西营
试论如何运用贝叶斯统计处理碳十四数据
宋殷
水玻璃体系材料加固土体影响因素的研究
周双林 杨琴 李艳红
斯瓦西里考古研究概述
丁雨
仰韶、西阴村与斗鸡台遗址发掘方法对比分析
许丹阳
考古何为:论苏秉琦的考古观
孙庆伟
摘 要
新疆阿勒泰地区2017-2018年石器调查报告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本文介绍了新疆阿勒泰地区2017-2018年石器调查的六个地点的主要发现,包括旧石器中期到晚期较早阶段的莫斯特工业和更新世末到全新世的细石器工业两种主要类型。结合中原地区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可以看出前者到达了华北西部和北部边缘,但对中原腹地影响有限;后者则可能与更新世末的东北亚细石器技术扩散有关,仍需更多有明确地层和年代的材料加以证实。
大甸子墓地社会结构的再探讨
——基于K-均值聚类方法
王含元
本文受以色列学者吉迪对宣化小白阳等墓地的统计学分析研究启发,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根据墓葬中包含的多种要素(如墓圹平面面积、葬具使用情况、陶容器的风格与数量、工具和装饰物等)将大甸子墓地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墓葬聚类等级分为由高到底的5类。从墓地空间结构的角度推测大甸子墓地规划之初是希望将高等级墓葬分散安排在靠近居址的地方,并且试图综合墓葬等级、墓主人性别年龄、外来文化因素等情况勾画出一幅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社会图景。
殷墟墓地人口复原及殷墟都城人口规模的蠡测
何俊谦
本文针对殷墟都城人口规模进行探讨,认为先前学者对于殷墟都城的人口承载力可能比较乐观,以致在估算殷墟人口规模时可能有所高估。本文从殷墟目前已钻探及清理的墓葬数量入手,透过人口统计学公式尝试复原人口,指出人口最多的殷墟四期时年均人口至少可能是7万多人,最多不会超过14万人。四期以前的情况由于材料所限,暂不在本文进行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超过殷墟四期时人口的规模。
试论曲阜鲁国故城晚期乙组墓
张吉
本文根据墓葬形制及葬俗,结合出土器物的组合及形制,重新讨论了曲阜鲁国故城望父台乙组墓里晚期墓葬的年代。战国晚期起曲阜流行随葬成组陶柄壶,影响持续至西汉时期,体现独特的地域性丧葬习俗和观念。晚期乙组墓与早期乙组墓并无稳定关联,对应族属也不一定是姬姓周人。
两汉墓葬陶礼器的变化与原因试探
——两汉之变之一端
韦正 方笑天
两汉墓葬中随葬的陶礼器有显著差别。西汉至东汉早期的鼎盒壶是庙祭礼器,东汉中后期流行的案盘杯是设奠礼器。两汉随葬陶礼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十等爵制在东汉时期的基本废弛。
北魏平城墓葬陶俑演变的阶段性
古顺芳 吕晓晶
北魏平城墓葬数量众多,仅少数有明确纪年,分期仍不明晰,多种意见纷呈。本文通过对出土陶俑的北魏平城墓葬进行梳理,将北魏平城墓葬的陶俑及相关器物分为两种风格并存期、平城风格初成期、平城风格成熟期、平城风格衰退期四个阶段。其中两种风格并存期具有关陇风格和拙稚风格两种风格,差异很大。平城风格初成期,两种风格开始互相渗透、交融,趋向一体又还没有成为一体,导致陶俑个性多样,共性较少,同时鲜卑文化特色不断加重。平城风格成熟期,陶俑及相关器物形成固定的四大组合,即镇墓组合、侍从仪仗组合、禽畜俑组合和模型明器组合,陶俑个性特征减少,共性增多,风格成熟,面貌较为统一。平城风格衰退期,陶俑群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四大组合解体,女侍俑和劳作女俑的新搭配显示出浓厚的家居生活气息。随着孝文帝迁洛,北魏平城墓葬陶俑基本消失。
北周墓葬面貌的形成及其影响
徐斐宏
北周墓葬文化来源较为复杂,既有对之前关中墓葬传统的继承,又包括宇文氏政权出于自身需要进行的改造。前者以使用半模平背俑、于墓室开龛置葬具等做法为代表,后者则以土洞墓使用制度的确立为核心。北周墓葬普遍使用土洞墓,使墓道天井增多,并影响到了北周墓葬的等级表现。北周墓葬文化对关中隋唐墓葬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关中隋墓延续了北周时期奠定的基调,关中隋俑所受北齐影响只限于形态层面,而唐代则通过对土洞墓使用传统的反动与改造,确立了一套新的墓葬等级制度。
高平龙渠村广禅侯庙与广禅侯信仰
彭明浩 陈豪
位于高平市郊龙渠村的广禅候庙,受城市建设影响,濒临倒塌,但通过现场调查,可知其大殿仍存元代木构,与庙内元至元年间创修石碣记文对应。在此基础上,对广禅候信仰由宋至今的发展演变做一贯通性梳理,可知元代是广禅候信仰勃兴的时期,该庙建筑和石碣是现存最早的元代广禅侯信仰实例,碑文所记信仰故事版本,是广禅候信仰在时间演变和空间流布中的重要标本,也是道教信仰与民间信仰融合发展的一个切片。该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亟待妥善修缮保护。
御窑厂遗址出土青花瓷的初步研究
马仁杰 钟燕娣 崔剑锋 秦大树 江建新 谢西营
青花料的科技分析历来是古陶瓷科技考古的热点和焦点。笔者对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出土的一批官窑以及民窑青花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了解民窑与官窑青花在原料、配方乃至工艺上的差异和共性。采用无损分析的技术手段,主要关注青花瓷胎、釉、彩三方面的工艺技术信息。基于古代文献记录、以往分析结果的梳理,本文重点关注古代青花料的时空演变框架。此外,还与开化龙坦出土的浙江青花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探究青花浙料的成分特征和使用情况。
试论如何运用贝叶斯统计处理碳十四数据
宋殷
本文尝试解释贝叶斯统计并用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学研究的实例演示如何用以往发表的碳十四数据建立贝叶斯统计模型,同时对模型与数据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本文指出了此类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指出测年结果是测年数据、校准曲线和贝叶斯统计模型之间的平衡博弈。
水玻璃体系材料加固土体影响因素的研究
周双林 杨琴 李艳红
水玻璃体系材料具有无机材料的大部分优点,其用于岩土文物保护已有漫长历史。本文针对PS材料加固土遗址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泛白”现象,对各地土样以及阳离子进行筛选后,采用北京昌平地区的土壤混合不同种类的阳离子等,重塑后与PS材料作用,进行了PS加固土壤泛白现象的室内模拟。并且尝试用硅酸季铵对PS材料进行改性,减轻加固过程中的泛白现象。实验结果对PS材料的泛白现象给出了补充,表明土壤中的一价阳离子和高价阳离子对PS材料的加固有不同的影响。土壤一价可溶盐导致的泛白现象由PS无机材料本身的局限性造成,而土壤高价阳离子在浓度足够高,用PS材料加固时,会在土壤表面迅速产生泛白现象,加入硅酸季铵复合的PS材料通过季铵离子对二氧化硅的稳定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现象。
斯瓦西里考古研究概述
丁雨
斯瓦西里地区一般指今东非沿海地带。对这一地区的考察始于19世纪末,欧洲探险者对这一地区的情况较早进行了记录,这为20世纪中叶斯瓦西里考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48年柯克曼在格迪进行的考古工作是斯瓦西里考古活动开展的标志,这次发掘对后来的考古工作具有示范意义。斯瓦西里考古研究的重要议题围绕其起源展开,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学界对其起源问题的观点产生重大转向,并在这一问题基础之上,生发出众多新的课题。斯瓦西里文明是参与古代印度洋贸易的重要文明,在中国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质影响与意义。
仰韶、西阴村与斗鸡台遗址发掘方法对比分析
许丹阳
考古发掘技术与方法,是保证全面、系统、科学地获取考古资料的必要前提,反映田野考古乃至整个考古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进步。为了解中国考古学早期的田野发掘技术与方法,本文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仰韶遗址、西阴村遗址和斗鸡台遗址的发掘为核心,分析了发掘方法、记录方法、测量方法和发掘者对地层堆积与遗迹单位的认识。中国考古学早期发掘工作的进步方向主要有二,一是文化堆积的揭露从水平层到自然层,二是对堆积性状的认识不断加深。由于发掘目的的差异,不同遗址的发掘工作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考古何为:论苏秉琦的考古观
孙庆伟
苏秉琦是中国考古学上的一座丰碑,在他诞辰111周年之际,重温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追求,可以驱散种种迷思,辨明学科未来方向。苏秉琦一生事业的源泉,最根本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苏秉琦从1934年在斗鸡台初涉考古,到1965年发表《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用三十年悟出了考古学的著史之道——只有通过对不同区域古文化的分子水平研究,考古学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历史,才能真正完成从“为考古而考古”到“为历史而考古”的升华。苏秉琦晚年反复强调考古学的学科目标和学科意义,认为考古学应建设成人民大众的、真正科学的学科,学科发展应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苏秉琦的学术思想,必将激励学科无畏前行,必将指引学科走向光明。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编:100871
邮箱:webmaster@pku.edu.cn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