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考古

返回

北京大学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浙江线)在杭州圆满落幕

2014-07-26 

7月21日下午七时,发现浙江——北京大学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浙江线)闭营仪式在杭州举行。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庆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沈岳明、副所长刘斌,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杜正贤,良渚管委会申遗处处长蒋卫东和良渚博物院副院长马东峰等嘉宾出席了闭营仪式。

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是一项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公众考古活动。第七届考古夏令营浙江线活动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良渚博物院与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共同主办,北京鸣鹤书苑文化传播公司承办,北大资源集团协办,并得到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浙江省文物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浙江省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安吉县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西湖博物馆、绍兴一中、北京青年旅行社、杭州国旅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12所中学的140名学生和8名历史老师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本次夏令营活动历时10天,先后在杭州、绍兴、慈溪、余姚等地多处考古遗址、博物馆等开展知识讲座、考察参观和田野考古实践活动。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石器时代以来,浙江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出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本次考古夏令营,营员们从考古的角度,深入探寻浙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10天的夏令营活动中,营员们聆听了10余场由考古学家、一线田野考古工作者们带来的讲座,参观了浙江良渚博物院、良渚遗址、浙江省博物馆、安吉县博物馆、萧山跨湖桥遗址、绍兴印山越王陵、余姚田螺山遗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闸口白塔、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西湖博物馆等多处重要遗址和博物馆,从多个角度学习到有关田野考古、博物馆陈列、文化遗产保护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营员们更在一线田野考古工作者的指导下,在安吉县安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参加了田野考古实践,亲身感受到考古学的魅力。在营员们的活动日记和各小组的交流活动中,营员们都表示,考古夏令营改变了他们对考古学和考古工作的看法,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本次闭营仪式的主持人由来自西安高新一中的贺嘉年同学和来自巩义市第二中学的程晗青同学主持。主持人热情欢迎了各位嘉宾的到来,并向营员们介绍了出席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孙庆伟发言

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浙江线总领队孙庆伟老师首先发言。他向大家转达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院长对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考古文博单位的感谢和对各位营员顺利完成10天夏令营活动的祝贺。他也感谢各位同学在夏令营期间的积极配合,希望大家能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来年顺利考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沈岳明代表浙江考古界对营员们圆满完成行程表示祝贺。沈老师表示,自己当年填报考古专业时还完全不知道考古是什么,而各位营员有机会参加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夏令营是很幸运的。虽然大家可能不会人人都从事考古工作,但不管将来在哪一个行业,都要多多关心支持考古事业的发展。

江苏省丹阳市高级中学杨明老师代表中学历史老师发言,杨老师细数了夏令营10天中的点点滴滴,感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考古知识,更感受到了考古人的严谨态度、无私奉献与执着追求。杨老师还表示,此次夏令营也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将对以后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领导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杨老师表达了对北大师生以及旅行社导游的感谢,并祝愿同学们能够金榜题名,来年在燕园相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胡文怡代表全体带队老师发言,向全体营员提出了三条建议:在生活上不要为了最想要的东西而放弃最适合你的东西,在学习上要多看书多写作、劳逸结合,恋爱上要顺其自然,对待未来的生活,不要害怕,开心向前。胡文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充满感情的演讲让整个会场充满了掌声和笑声。

 
营员代表发言

营员代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郝怿同学讲述了自己对于“为什么要学考古”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她看来,考古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时空界限,保持一个平和纯洁的心境,活出一个立体的自我,在大时代中保全自己追求真理的愿望,在探索“他们是谁”的同时寻找“我们”是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把握民族的未来。她也表达了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浙江省考古界的各位老师的感谢,希望同学们能够一起带着夏令营10天的改变、友谊、感动、温暖和力量,投入新的生活,无悔青春,圆梦燕园。

北京大学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圆满画上句号。来自大江南北的营员、老师们聚集在杭州,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拿起手铲,亲手揭开被泥土掩埋的历史,走近古人生活的世界——这是一段短暂的相遇,却又是一段弥足珍贵、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