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重大项目
返回17、云冈石窟补凿遗迹的考古调查与研究(2009年)
2010-11-14
课题名称:《云冈石窟补凿遗迹的考古调查与研究》
项目负责人:杭侃
项目批准号:2009JJD780001
项目状态:已结项
云冈石窟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新疆以东地区最早开凿的皇家石窟,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凿的大型石窟,它所创造和不断发展的新模式,在北中国影响的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是任何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云冈石窟在佛教艺术的东传和石窟艺术的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内外学术界均对云冈石窟给与了很大的关注。日本学者早在抗战期间就比较全面地测绘了云冈石窟,并在后来发表了十六卷本的《云冈石窟》考察报告。这本报告迄今依旧是研究云冈石窟最权威的基础报告。在此基础上,以宿白先生为首的一些中国学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云冈石窟分期的基本框架体系。
云冈石窟比较一致的看法,可以分为三期,其中第一期洞窟即所谓的昙曜五窟,第二期洞窟一般认为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开凿的,第三期洞窟开凿于迁都洛阳到北魏正光年间。但是,云冈石窟的三期洞窟中均存在着大量的补凿龛像、打破关系和未完成的窟龛,这些遗迹现象对于深入研究题记留存很少的云冈石窟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本课题将对云冈石窟的打破与补凿遗迹、未完成的龛像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记录(包括文字描述、摄影、部分实测等),并整理、编辑系统的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之上,对调查的对象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从云冈石窟中的打破关系和补凿遗迹上探讨洞窟与龛像的相对年代;从云冈石窟中的未完成龛像的调查与研究上认识云冈石窟的雕造工序、这些龛像与洞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当时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从对日本学者未完成测图的洞窟与龛像的清点与梳理工作中,找出以往工作的欠缺;从科学技术手段的测绘试点中,积累现在科技手段对于最为复杂的石窟考古中的打破关系等勘测时的实际运用经验。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可以对云冈石窟各洞窟的年代、洞窟原来的布局设计,和洞窟中后期的开凿工程进行细致的考察,从而从一个以前没有加以系统注意的角度,推动云冈石窟的进一步研究。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编:100871
邮箱:webmaster@pku.edu.cn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